师资队伍

全职教师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全职教师 > P > 正文

全职教师

蒲晓红

教授

经济学博士,太阳集团tyc5997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成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高等学校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金融学会老龄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主持了四川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担任了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研究报告刊登于国家社科《成果要报》,并被中央有关决策部门采纳吸收,为此受到全国社科规划办通报表扬。在四川省《重要成果专报》上发表了5篇研究报告,其中两篇获省委书记和两位副省长批示。参研的成果入选全国社科《成果文库》;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上发表了文章;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大会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三等奖,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二.论文及主要研究报告

1.蒲晓红,对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政策调整的建议,《重要成果专报》2019年第3期。

2.蒲晓红、赵海堂,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视域下的社会保障治理,《社会保障评论》2019年第4期。

3.蒲晓红,朱美玲,统筹区域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衔接办法的改进,《农村经济》2017年第3期。

4.蒲晓红,促进四川省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重要成果专报》2016年第31期。

5.蒲晓红,让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平等的就业公共服务,《人民日报》理论版2016年2月29日。

6.蒲晓红,鲁宁宁,李军,提升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的途径——基于公共就业服务视角,《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7.蒲晓红,姜晓萍,提升四川省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重要成果专报》2015年第13期,获常务副省长批示。

8.蒲晓红,曹珂,如何弥补四川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四川省情》2015年第1期。

9.蒲晓红,弥补四川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途径,《重要成果专报》2014年第36期,获省委书记、副省长批示。

10.蒲晓红,我国完全可以实施社会保险费改税,《成果要报》2013年第10期,被中央领导批示采纳,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通报表扬。

11. 蒲晓红、徐梓川,我国实施社会保险费改税的障碍化解,《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第6期。

12.蒲晓红,成欢,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水平的评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8期。

13.蒲晓红,推进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建议,《重要成果专报》2012年第2期。

14. 蒲晓红,论我国企业年金筹资模式的选择,《学海》2010年4期。

15.蒲晓红,成欢(本人研究生),《从医疗保险的角度看四川省全民医保问题》,《四川省情》2010年1期。

16.蒲晓红,成欢(本人研究生),《四川省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考,《四川省情》,2010年7期。

17.蒲晓红,论我国企业年金建立模式的选择,《经济管理》2009年12期。

18.成欢(本人研究生),蒲晓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争议及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5期。

19.李晗(本人研究生),蒲晓红,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商业研究》2009年第6期。

20.金淑彬、蒲晓红、崔炳玮,西部地区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难点问题研究——以四川省为例,《经济纵横》2008年第5期。

21.易艳玲(研究生),蒲晓红,用负所得税原理改革我国低保制度的现实性分析,《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7期。

22.宋敏(研究生),蒲晓红,从国际经验谈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南方论刊》2007年第2期。

23.薛虎(本人研究生),蒲晓红,促进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策略分析,《经济纵横》2007年第9期。

24.周碧(本人研究生),蒲晓红,《解读“十一五”规划——论如何改善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中国药房》2006年第7期。

25.蒲晓红,朱方明,论社会保障基金的入市主体,《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7期。

26.蒲晓红,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的模式比较,《经济管理》2005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5年4月全文转载。

27.蒲晓红,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

28.蒲晓红,医疗保险制度应完善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太阳成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

29.蒲晓红,企业年金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及其风险因素分析,《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8期。

30.朱菖慧,陈丹镝,蒲晓红,SARS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保障应急机制研究,《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年第1期。

31.蒲晓红,养老保险的储蓄效应,《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

32.蒲晓红,社会保障税税基的确定,《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33.蒲晓红,缓解我国城镇就业压力的宏观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

34.蒲晓红,社保基金入市初探,《中国社会保障》2002年第7期。

35.蒲晓红,非正常“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6期转载。

36.蒲晓红,我国失业现象的长期性和严峻性,《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第1期。

37.蒲晓红,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内容设计,《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15期。

38.蒲晓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经济论坛》2000年第13期。 

39.蒲晓红,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征缴模式及税率选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6期。

40.蒲晓红、赵海堂,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20年第3期。

41.蒲晓红,徐咪,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果,《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42.蒲晓红,赵海堂,互联网使用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机制——基于政府回应视角,《中国行政管理》2021年第5期。

43.Xiaohong Pu,Ming Zeng,Yaling Luo,The Effect of Business Cycles on Health Expenditure: A Story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1,3(653480)

44.Fan Yang, Yao Jiang, Xiaohong Pu(通讯作者). Impact of work-value perception on worker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vidence from China[J]. Healthcare, 2021, 9(8): 1059

45.蒲晓红,王雅,职业年金计发完毕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测算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21年第4期。

46.蒲晓红,王雅,赵海堂,基本养老保险、人情消费与农村居民风险感知 ———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的比较分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年第1期。

47. Xiaohong Pu,Yilong Wang, Weike Zhang and Ming Zeng, Can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Reduce Elderly Family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2022,10(838733)


领导邮箱

书记信箱地址:spascu@163.com

院长信箱地址:ggglscu@163.com

提示:请将您的宝贵意见或建议用常用邮箱发送。

川大太阳集团tyc5997二维码

川大太阳集团tyc5997 (scu-ggglxy)

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太阳集团tyc5997官方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