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张威教授受邀在“中国社会工作实验教学研讨会”做主题发言

发布时间:2020-09-27

2020年9月26日我院社会学与心理学系张威教授受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邀请参加“中国社会工作实验教学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张威教授的发言题目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性专业性”。

张威教授与社会工作打交道25年之久,她与社会工作的渊源体现于“学社会工作、教社会工作、做社会工作”三方面。张威教授从常年在德国和国内“教社会工作和做社会工作”的角度,与参会者分享了“社会工作专业性和质量”这一主题。

首先张威教授分析了“为什么要谈‘反思性专业性’”这一议题:第一,目前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和职业的现状和问题,都与澄清“社会工作专业性和质量”密切相关。第二,社会工作作为学科和职业的科学属性: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这一特征对社会工作者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反思性专业性”。

其次张威教授阐释了:什么是“反思性专业性”?(或者说职业能力)通常人们将专业性理解为: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将专业行动理解为:将知识、方法和技巧用在服务对象身上。说到“反思”,人们理解为:完成某件事后,回顾、思考犯了什么错。“反思性专业性”中的反思与此理解毫无关联,其专业性带有极强的系统性、辩证性和过程性特征,是一种全新的理解。其三大核心要素:第一,社会工作者是否具备在个体和环境双重视角下解释具体社会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在社会环境框架下观察和理解案例的能力,是否具备从服务对象生活世界出发工作的能力。第二,社会工作者是否具备将第一逻辑(学术逻辑或知识逻辑)与第二逻辑(实践逻辑或经验逻辑)相连接,并创立第三逻辑的能力。第三,社会工作者是否具备与服务对象平等合作的能力。

最后张威教授分析了:如何实现“培养学生反思性专业性”的目标?第一,实现的核心途径:“广义教育”,而非传授知识、技能、方法、技巧和价值观的“狭义教育”。广义教育是一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终极目标在于:推动学生形成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第二,实现的前提条件:对师生有一定要求。对教师的要求:需要具备广义教育的能力,同时具备一线社会工作经验。对学生的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和学习能力(但较难,因为两者均来自学生的社会化过程)。第三,实现的难点:对教师要求较高,对学生的基础状态有一定要求,且需要一个长期循环的过程。

张威教授在发言最后补充到:“社会工作专业性和质量”议题属于“社会工作职业能力”范畴。而系统性阐释社会工作的职业能力,又是“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的任务。张威教授研究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已有多年。她强调,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形成必须基于长期的社会工作实践(而不能只发生于大学),张威教授对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长达8年的实践经历和长期研究,促使她对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构建已有初步的探索和思考框架。


来源: 社会学与心理学系

撰稿: 郝云飞

摄影: 郭常波

审稿: 徐婷

领导邮箱

书记信箱地址:hanjie@scu.edu.cn

院长信箱地址:xia6677@163.com

提示:请将您的宝贵意见或建议用常用邮箱发送。

川大太阳集团tyc5997二维码

川大太阳集团tyc5997 (scu-ggglxy)

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太阳集团tyc5997官方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